追寻百年记忆,携手砥砺前行——新生校史馆参观活动
发布时间:2023-09-04发布人:护理学院浏览量:39
校史馆是高校发展历史的重要承载者。校史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校、爱国、爱社会主义情感,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,培育大学生集体主义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隐性教育功能。2023年9月1日下午,2023级全体护理研究生走进暨南大学校史馆进行参观学习,领略暨南大学的历史底蕴。
在讲解员詹娜妮师姐的带领下,同学们首先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的视频,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同学们好好学习、早日成才,为社会作出贡献,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。
随后,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,一起穿越回暨南百年前的历史。
第一部分讲解的是南京初创时期的暨南大学(1906-1923)。1906年清朝委派端方远赴东西洋考察宪政,归国途中经过南洋发现华侨离国太久,已经不再认识中文,端方为此现象深感担忧,遂上书光绪皇帝建立了暨南学堂。这时学生年龄普遍偏小,所以教育模式为家庭教育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,暨南停止发展,直到1917年才算是拿掉了阻碍暨南发展的绊脚石。1919年正式更名为国立暨南学校,实现了由学堂到学校的转变。1921年东南大学合办成立了第一个商科大学,史称上海商科大学。1923年迁至上海,迎来了暨南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。
第二部分讲解的是暨南大学的发展与搬迁。1937年,上海“八一三”事件爆发,暨大搬进租界继续生存,从此进入“孤岛”时期。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,暨大仍然坚持办学4年之久。汪伪政府成立之时要求全国停课庆祝,何炳松校长严词拒绝并发言:“课,我们继续上,但是只要有一面日本旗或者一个日本兵经过,我们就立即停课。”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,郑振铎先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“最后一课”。1949年暨南大学面临了改组停办,纷纷合并于复旦大学、浙江大学等高校。
第三部分讲解的是广州重建时期的暨南(1958-1970)。新中国成立之后,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,华侨学子都想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。在各界人士的强烈要求下、在“三个一百万”的支持下,暨南大学又一次迎来复办,陶铸时任广东省第一书记兼任暨大校长。
第四部分讲解的是复办与发展时期的暨南(1978-2006)。1996年,暨南大学在办校90周年庆之后,正式迎来了国家“211工程”,并且在2006年及暨南大学成立100周年庆时,我校重新规整了办学理念、办学目标、办学宗旨,带着新的任务,我们开始了新的阶段。目前我校在全球成立了138个校友组织,被誉为“有海水的地方,就有暨南人”。据最新数据统计,每5个澳门家庭,就有1个暨南人。
最后,讲解员娜妮师姐向同学们介绍暨南大学的办学成果,她强调:“我校是一国两制的坚定拥护者,一带一路的建设者,沟通中外的文化使者,暨南大学的历史值得所有人铭记,但是暨南人的未来需要我们所有人传承!”